孤独症孩子学习认知、语言、社交等各项技能过程中,不管年龄、能力程度如何,都应有一定的注意力。
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在干预孩子时,会发现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来,比如:目光游离,容易走神;坐不住小动作很多、这里摸摸那里看看……
这些情况表明,孩子的注意力很不集中,属于好动型,存在两种可能性原因:
一是他们察觉到自己身体的不足,正在调整自己的注意力,需要一些动态活动来刺激自己,让自己冷静下来;
二是他们的大脑较好地接收了周围环境的信息,但大量的信息进入大脑后,他们难以把不重要的信息过滤掉,也就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。
孤独症孩子好动怎么办?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干预训练:
一.出现好动行为的原因
有些孤独症孩子表现出无法长时间坚持做某件事情,比如无法久坐,无法玩一种玩具或游戏,不听他人把话说完等,总是不断地变换所做的事情。
这与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有关系。如果孩子的意志力和韧性较差,无法坚持,或是对从事的事情不感兴趣,就容易出现一件事情还没做好就迅速换做其他事情的现象。
二.管理好动行为的策略
01.无法久坐的孩子
应对其制订科学的体能活动日程表,安排一定的运动和锻炼身体的时间,这是能坚持坐好的有效途径。通过体能的训练,不仅会消耗孩子多余的精力,还能使其肌肉、骨骼都得到锻炼,脊柱的支撑能力会不断增强。
另外,在体能训练中,孩子的意志力和韧性也得到了加强,使孩子不会因一点累的感觉就无法坚持坐好。
02.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
不要轻易打扰正在专注地做感兴趣事情中的孩子,或要求孩子停下来去做其他事。比如孩子正在玩自己喜欢的建构游戏,已经建成大半,到了开饭的时间,妈妈认为孩子只是在玩,所以让孩子停下来,洗手吃饭。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认为,可以在事情没有完成之前就去做其他事情。
另外,当发现孩子注意力开始分散,可以主动加入活动,鼓励并陪伴孩子把事情完成。比如孩子在画画时能很快地勾勒出轮廓,但涂色时就会因为重复做涂色的动作而无法专注。
这时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涂色的部分,每当孩子完成一个轮廓的颜色,可与其一起讨论下一个轮廓的颜色,这样孩子手部的弧形肌肉可得到适当的休息,也有利于孩子重新把注意力放回涂色活动当中。
03.不听他人讲完话的孩子
家长或老师应注意在说话时与孤独症孩子保持同一水平线,看着孩子的眼睛,同时也要求孩子看着讲话者的眼睛,这样有利于孩子专注于与他人的沟通。
另外,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,要注意说话的语速和音量,尽量用孩子可听清并理解的语速和音量来表达意思,使孩子能听懂;否则,孩子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,左顾右盼。
除了以上的原因以外,在日常生活中,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,比如:一起画画,画出观察到的树、车辆或者房子,与孩子一起回忆。这样也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注意力。
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,注意力训练必不可少,但是以上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孤独症孩子会有不同的效果。家长需要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,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孩子,找到孩子的兴趣点,对症下药。
针对个别情况及时变通,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。提高注意力,增强训练效果,帮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。
以儿童为中心,以教学为根本
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-1号锦浩•金岛天下商铺二、三楼
电话:15203661881 0898-65350242
邮箱:2559307150@qq.com
扫一扫,添加微信咨询
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